【投書】為了孩子的安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從剴剴案談起,請不要懲罰守法的托嬰中心 王俐雯 社團法人中華國際全齡關照教育促進會會長

25 2025 Jun
【投書】為了孩子的安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從剴剴案談起,請不要懲罰守法的托嬰中心 王俐雯 社團法人中華國際全齡關照教育促進會會長

【投書】為了孩子的安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從剴剴案談起,請不要懲罰守法的托嬰中心

在剴剴案後,我們能不能在守護孩子的同時,也守住專業與信任?孩子的安全不能只靠監視器,托育現場教保人員王俐雯從第一線觀察與心聲出發,提出對現行政策的深刻反思與實質建議。

孩子的安全不能只靠監視器,剴剴案後,我們如何真正守護托育安全?圖片來源:CanvaPro@pixelshot

孩子的安全不能只靠監視器,剴剴案後,我們如何真正守護托育安全?圖片來源:CanvaPro@pixelshot

 

本文重點摘要

 

編按:剴剴案又稱台北保母虐童致死案,是一起兒童遭虐待致死案件。案中一歲半的男童「剴剴」因遭受寄養保母長期虐待,身上有多處凌虐導致的嚴重外傷且營養不良,於2023年送醫後仍急救無效。2024年由殯葬業者揭露而引起臺灣社會廣泛關注與長期輿論譴責。全案日前已辯論終結,將於2025年5月13日一審宣判。

2025年5月8日,行政院通過衛生福利部擬具之《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草案重點包含「托育機構應將前項攝錄影音資料傳送至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建置之網際網路系統儲存」。

剴剴案讓全台家長與托育現場都痛心不已。作為一位長期在托育現場工作的教育者,我無法忘記那個孩子曾經經歷的苦,也理解每一位家長看到新聞後心中的恐懼與憤怒。

然而,在改革的呼聲中,我們似乎走上了一條錯置焦點的道路。最近行政院拍板《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要求全國托嬰中心將所有監視器畫面即時上傳雲端,號稱「加強安全」。這個方向,真的能帶來安全嗎?還是可能讓我們失去更多?

孩子的安全,不能靠「集中上傳」來換取

我願意承認:監視器在爭議事件中確實能提供關鍵畫面。但我們也要承認,畫面再多、資料再完整,若制度缺乏即時回應與妥善判讀,只會淪為事後檢討甚至成為壓迫現場工作者的工具。

全國的托嬰中心本就依法設有監視系統,並將畫面保留30天供家長與主管機關查閱 [註]。現在若強制將這些畫面「集中上傳」到單一雲端平台我們其實是把孩子的身體隱私放在資安風險之下。許多攝影機對著如廁區、換尿布區,一旦畫面外洩,後果將波及孩子一輩子。

家長們可曾想過,這樣的資料系統若遭駭,受害的不只是一兩間機構,而是全國數萬名孩子。為了防止極端案例,我們不能以「一刀切」的方式,懲罰所有守法經營的托育中心。

註:根據《托嬰中心監視錄影設備設置及資訊管理利用辦法》托嬰中心應於戶外區域、室內公共區域裝設設備。應至少保存三十日;資料之查閱及刪除,應作成紀錄。
 

鏡頭無法取代信任,也無法呈現教育的全貌

很多人期待「有錄影就能避免爭議」,但教育與照顧從來不是劇場。教保人員在日常互動中可能會輕輕制止孩子搶玩具、蹲下與他們對話、甚至擁抱安撫。在沒有聲音、沒有前後文的影像中,這些行為都可能被誤解為「不當對待」。

而這些壓力,會讓現場老師變得不敢碰觸、不敢靠近,只敢機械式執行照顧任務。孩子因此失去的,是溫柔、有回應的關係。
 

剴剴案提醒我們的,不是多上幾支攝影機,而是該回頭看制度的漏洞

必須說清楚:剴剴案發生在收出養居家托育體系(保母制度),而非托嬰中心。這兩者在監管制度上本就不同。這幾年,早有多位專家呼籲加強居托訪視與督導,但進展緩慢。直到這起悲劇,政府才被迫加快腳步。但此時卻選擇將政策力道集中在托嬰中心,這對現場教保人員來說,是一次重擊。

 

更令人遺憾的是,社會輿論近日揭露,剴剴案發生時的外聘督導——竟是一位現任立委,也曾在社福界長期擔任評鑑委員與講師,對制度設計有深度參與。若改革只是轉移責任給地方政府與第一線,而不去正視長期中央制度監管的缺口,這樣的改革方向,真的正確嗎?
 

我們可以一起做得更好

我理解家長想要安全,也理解社會需要監督。但真正能守護孩子的,除了設備與制度,更是信任與對話。讓我們一起思考:

  • 可否回到「分級分類」原則,針對不同類型的托育服務設計適切規範
  • 可否從制度源頭強化對居家保母的訪視與督導而不是只加重托嬰中心的負擔?
  • 可否建立更透明、開放的申訴與對話機制而不是讓每次危機都演變成獵巫?

親職教育與專業照顧,其實是站在同一邊的。我們都想給孩子更安全、更溫暖的環境。但只有當制度尊重現場、家長願意理解、政府願意聽見基層的聲音,改革才不會偏離初心。

如果改革只是在傷口上貼上更多監控,我們終究會忽略了真正需要療癒的地方。

延伸閱讀

王俐雯  

王俐雯

社團法人中華國際全齡關照教育促進會會長

一位長期在托幼現場工作的輔導者及教育者。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致力於推廣學前機構最缺乏的風險預防管理法,爲三角教學、全安I.S.E.C防虐認證 創始人。著作:《許孩子一個幸福夢想園》、《托嬰中心不同角色人員對不當對待之覺察與防範策略探究》。

忘記了你的帳號密碼嗎? 請撥打服務專線03-582-8800,與我們聯絡。